彼得前書
彼得前書
導論:
彼得這封信是寫給「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西亞、庇推尼寄居的」信徒,這幾個地方組成羅馬在小亞細亞西北部的多個省份,即現在的土耳其。有學者提出,這些省份的排列次序反映了這封信的傳閱次序,就是從北部開始,南達加拉太和加帕多加,然後經過亞西亞回到庇雅尼。可以肯定的是,這封信被帶到這些省份的主要城市,成為當地信徒的安慰及教導。
普遍的學者都認為,收信人當中,大部分人都是外邦信徒,他們很可能曾經透過當地的會堂或猶太教其他的方式而跟猶太教發生了連繫。因此,他們「從前不是子民」,現在卻成了神的子民。他們從前的生活是「蒙昧無知」的,這種無知是他們祖宗所傳流的。這些異教的外邦人歸向基督教的過程中,可能包括參與當地會堂的聚會,在那裡接受過有關律法和猶太人生活方式的教導。雖然他們是來自外邦背景,但彼得卻將他們當作以色列人一樣稱呼他們。也就是說,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己經「取代」了以色列國,成為神的子民。他們是「被揀選」的,也是「聖潔的祭司」,從前未蒙憐恤,現在卻蒙憐恤,表示他們才是新的和真正的以色列。
本書的信息可以分為三個主題:救恩、教會、基督徒生活。彼得特別深入地引用聖殿的崇拜意象,以聖殿的禮儀和崇拜來表達這份救恩。他們已經被血曬過、他們已經得贖、他們已經潔淨了、他們已經嘗過主恩的滋味、他們已經得了醫治、他們已經被引到神面前。彼得提及他們的新生命,他們繼承的財產,以及他們的祝福時,都運用了家庭的意象。而每一章都充滿了「救恩」,以及「恩典」的字眼。
彼得採用了舊約的詞彙來描述神的新子民,將他們描述為「被揀選」之後,再運用「活石」、「靈宮」、「聖潔的祭司」,不單這樣,他們也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本書有關教會的主要意象是「神的家」,教會是一個「靈宮」。神是父親,祂生了祂的新兒女,而這些兒女彼此成為弟兄姊妹,實踐肢體之間的愛。對小亞細亞這班無家可歸的信徒而言,這個新的家庭在屬靈上和心理上都很重要,因為在這裡他們可以找到群體的接納和屬靈的培育。簡單來說,他們可以找到一個他們可以稱為「家」的地方。
信徒透過救恩有了新的生命,在這基礎下,基督徒的日常生活就必然是救恩的體現。因此,彼得勸勉信徒應實踐「盼望」、「聖潔」、「敬畏神」、「愛」和「成長」。在彼得前書中,基督徒的社會背景是相當重要的,他們被剝削了公民的權利,卻在神的家裡找到一個「居所」。他們因為自己的社會地位和信仰取向而受迫害,彼得的勸勉便集中在他們需要忍受不公平的苦難,正如主耶穌一樣。
昔日,作為一班弱勢社群的信徒,尚且要彰顯出「盼望」、「聖潔」、「敬畏神」、「愛」和「成長」的生命特質。今天,我們活在富庶的社會,會否為自己那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心態作過反省。今天,我們有否視教會為「神的家」? 我們為這個「神的家」付出過甚麼 ? 這個「神的家」的核心價值,是否是神所喜悅的呢 ? 抑或,我們只安舒地活在一個自己打造的「神的家」而不自知呢 ? 彼得前書將帶我們有深切的反思。
全書 5 章,盼弟兄姊妹以每天按章作為靈修,
文章分享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