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記

以斯拉記

以斯拉記


 

導論:          

 

以斯拉身處以色列民族歷史的傾覆、被擄及歸回時期,他雖然流亡及生長在外邦,仍然憂國憂民,為著他的民族同胞,竭力作出挽回、復興以色列人的道德生活和宗教信仰。

 

  自所羅門之後,以色列分裂為南北兩國,北國以色列在耶羅波安的領導下,脫離大衛家的統治,聯盟北部十個支派,成立獨立王國,建都於示劍,並於但和伯特利設立兩個宗教中心,鑄造牛犢、建立丘壇、特派祭司,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羅波安不獨導引以色列遠離敬拜耶和華,更為北國以色列後世的王立了極壞的先例,致使北國日後沒有一個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就因如此,耶和華興起亞述國,使亞述王成為神手中的杖,去擊打以色列,最後以色列被亞述所滅,是主前721年。

 

  自王國分裂後,南國稱為猶大,屬大衛家的猶大支派統治,南國猶大只有一個王朝,一直由大衛家的後裔統治,猶大王好壞參半,其中出現了輝煌的希西家改革運動(主前715-687年),脫離了亞述的攻擊。然而,先後又受制於埃及及巴比倫,最終被巴比倫傾覆。

 

  以斯拉記與尼希米的古抄本是排列在一起的,七十士譯本稱之為以斯拉貳書。猶太拉比傳統將兩書合而為一。文體的內證顯示,兩卷書各有自身獨特的風格,就歷史年代而言,他們雖屬同期,但以斯拉比尼希米早十多年歸回耶路撒冷,因此他們所面對的處境及神學反省並不完全相同。

 

  以斯拉記的兩個主要人物:所羅巴伯與以斯拉,都是在危機的憂患中,力挽乾坤,承擔了當時神在以色列歷史中的作為。他們在艱臣中以順服的心,肩負起歸回重建聖殿、重整民心的大任。這種歷史的承擔與使命的受託感,就促使所羅巴伯及以斯拉等人回歸故里,從廢墟中將一塊一塊的磚頭瓦片撿拾起來,認定這就是耶和華的旨意,於是他們排除萬難,披荊斬棘地去完成這使命。

 

  神激動祂的子民甘願順服歸回耶路撒冷,於廢墟中重建聖殿,包括王室的所羅巴伯、大祭司耶書亞、文士祭司以斯拉、先知哈該、撒迦利亞、書珊城的酒政尼希米等,不同階級的人領受了神的感動,就毅然放下一切來跟從神的呼召,他們前仆後繼,不斷地歸回以遵行神的旨意。

 

  今天,信徒普遍害怕領受異象,不願離開安舒區,承擔神所交託的使命,是因為與神的關係疏離,亦體會不到神的大能,總認為屬靈生命太幼嫩,不敢為主委身,然而,正正因為我們的不足,才能在實踐的過程中顯出神的大能,亦惟有我們依靠神,才能經歷神的供應與大能。耶穌曾應許「在人這是不能,在神凡事都能」,以斯拉的生命,應讓我們有充足的神學反思,如何將生命擺上,讓神使用,以生命見證神及榮耀神。

 

全書 10 章,盼弟兄姊妹以每天按章作為靈修, 

文章分享如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Powered by eshop88.com
網上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