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

列王紀下

列王紀下


 

導論:

 

 

列王紀並不是第一本關於以色列國歷史的著作或記錄,在列王紀中,作者顯示他曾參照一些有關的記錄來編寫,包括「所羅門記」、「猶大列王的年代誌」、「以色列諸王的年代誌」,以上三個史記都是由宮廷裏的史官所記錄,存檔於官廷的史庫裏面。除了上述三個歷史資料來源之外,也應參考過別的資料,如「大衛的史記」、「以利亞和以利沙先知的傳統或紀事」、「以賽亞先知的記事」,以及其他的歷史記載。

 

       雖然列王紀是參照過多方的宮廷史記及其他的記述,但它並非只是一本歷史材料的剪貼簿,而是一個歷史及文學的寫作,因為經文前後是有強烈的一致及連貫性。例如:

1. 猶太人傳統是將整個列王紀的經文寫在一個羊皮或蒲草紙的書卷上,顯明猶太人是將列王

    紀看成一個自成一體的記述,有它自己的連貫性。

2. 其次,列王紀用了相當的篇幅去記述以利亞和以利沙兩位先知的事蹟,可見經文背後是有

    一個主線的思想,想貫穿列王紀不少的經文。

3. 列王紀全書的結構緊密鋪排,前呼後應,縱然內容材料源自多處,但在作者手下,它們都

    彼此串連成為一個緊密的整體,成為一個作者的一部著作。

 

        列王紀除了可以是由一班人編輯而成之外,亦有機會是由一人的心思而成,而要符合一人的作品,就必須要符合一些條件:他有機會或資格可以參閱大宮廷的年錄史料、可以接觸到以利亞及以利沙的記載資料、他要活到猶大亡國之後,以及對以色列史的神學有深厚的認識,才能那麼有條理及組織去編寫。

 

       猶太人認為列王紀的作者,最有可能就是先知耶利米。由於耶利米在猶大國的晚期是相當活躍,而聖經的記載裏,未見有別的先知在猶大國的晚期事奉。耶利米深深地參與在猶大的歷史裏,若說他有負擔編寫一卷列王史記來表達他的歷史神學,也是合情合理的。另外,耶利米與朝廷的官員多有認識,尤其是西底家的大臣西萊雅,這讓耶利米可以接觸南國宮廷的史記。耶利米是祭司世家,讓他對律法和先知信息多有機會接觸和認識,他本身又是先知,所以很有機會可以接觸到有關以利亞和以利沙的資料。

 

      既然當時已經有「猶大列王的年代誌」和「以色列諸王的年代誌」等歷史記載,那列王紀的寫作目的和信息是甚麼 ? 雖然作者曾參照、採用和揉合了上述兩部史料,但卻沒有完全抄錄所有的史料,而是作了相當大的取捨來編寫自己的作品。因此,列王紀的作者不但是個歷史學家,更是一個歷史神學家,像先知一樣透過所選取的史料來編寫一部歷史書,藉以宣告神的心意。

 

      作者親身體會了自猶大王約西亞到西底家各個朝代的興衰,他更目睹和經歷了猶大亡國的慘痛。耶利米認識到耶和華神是個守約而公義的神。祂固然樂意施恩,但猶大君民上下背棄了耶和華他們的神,全國大小都離棄了神藉摩西所賜給他們的律例典章,最終神唯有叫猶大亡國被擄。耶利米將自所羅門王朝起,到猶大亡國為止其間歷代王朝的興衰都寫下來,是要讓後人讀者確實地認知到,他們的失敗乃在於他們的罪,與神無尤。嚴格來說,神一直容忍和給機會祂的子民,祂一直守著祂給大衛的約和應許。但列王紀本身沒有去發揮神這個屬性,對亡國被擄的猶太人有多大的積極意義,也沒有去發揮神的慈愛守約,可讓被擄的猶太人對將來可有甚麼光明的盼望,直到最後的三節出現,指出神並沒有完全丟棄祂的子民,猶大王約雅斤被擄三十七年後得以在巴比倫被高升抬舉,是意味著神在猶大國裏的工作並未結束,或者是猶大人藉列王紀所表達向神的知罪認罪已經得著神的回應,神的手仍在猶太人的歷史裏繼續活動。

 

      猶太人縱然經歷國破家亡,被擄至異地,看來像是絕路,沒有任何盼望。然而,只要在神面前知罪、認罪,神的手仍然繼續施行恩典及憐憫。今天,無論我們落在一個怎樣的光景,只要願意回轉,在主面前知罪、認罪,神仍然願意伸出恩手,把我們擁入祂的懷裡。

 

全書25章,讓弟兄姊妹以每天一章作為靈修。文章分享如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廿一章 第廿二章 第廿三章 第廿四章
第廿五章 ----- ----- -----

Powered by eshop88.com
網上商店